很多名人名言,都经不起深度推敲。
胡适说:“狮子老虎都是独来独往的,只有狐狸和狗才成群结队。”
现实生活中,胡适是有很多朋友的。梁实秋、金岳霖、林语堂等。
三毛也佐证了胡适有朋友的事实:“与朋友之间不要有金钱来往,不要借钱给朋友,要是你借钱给人家,就象胡适先生一样,我借了,就不要求还。”
庄子说:“独来独往,是谓独有;独有之人,是谓至贵。”
战国时的庄子,拒绝做官,也尽量远离富贵的人,推崇独处。可是他真的不合群吗?惠子是他的朋友,惠子在魏国做官,庄子特意去拜访。
庄子在老家,也开设学馆,带着学生一起读书。
如果你特别推崇“不合群的人就强大”之类的道理,那么你可能从一个极端,走向另一个极端。
社会学中,有一个“群体迷思现象”——大家都认为朝东走,是幸福,那么你也这样认为。你已经停止了自己的思考。
回到社会生活的本身,当人到了一定的年纪,经历了一些事情,看过了别人的成功,就明白了,能赚大钱的人,都会选择性“合群”。
图片
01
在东汉时期,有一个叫董奉的人,年轻时做了侯官县小吏,因为收入微薄,他就辞职了。
在老家,他一边练习功夫,一边学习医术。
医术颇有建树之后,就开始行医。
他医术高明,名气也越来越大。但令人奇怪的是,他常常不收费用。
只要病人好了之后,到屋后的山里,种杏五株。如果是轻微的病者,种一棵杏树就可以了。
几年过后,就有了一片很大杏林。杏果成熟后,价值很高。
董奉还在树林里,修建了一个仓库,仓储杏果。
杏果变卖之后,就是一大笔收入。收入可以自用,也可以救助穷人。
“杏林春暖”的成语,就出自这里。
据《庐山志》记载,董奉救助了江西一个县官的女儿,县官就把女儿许配给董奉。
《易经》中说: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
一个人求财,保财,都需要和自己的德行匹配。德行的高度,就是金钱的厚度。
通俗易懂地说,一个人要赚大钱,就必须有群众基础。
看那些开店的人,顾客多了,自然不愁。顾客多的重要原因,就是老伴能够薄利多销,照顾老弱病残,口碑不错。
你爱人人,人人爱你,哪有不发财的道理?
图片
02
很多人认同,赚大钱,存在“二八定律”。
大部分的人,这样理解定律:社会上,80%的钱,都在20%的人手里。普通人,就别去指望赚大钱了。
聪明的人,却看到了定律的另一种解释:20%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80%的利润。
一个人会赚钱的人,不会维系所有的社交关系,而是抓住主要的20%的客户。
这就说明,会赚钱的人,一定是合群的,从来不会高高在上,不可一世,对人不搭理等。
我们看明代的沈万三,他在老家耕种起家,也积极拓展海外业务。他的朋友很多,并且很长一段时间,和朱元璋也欢聚一堂,帮助朱元璋修城墙。
看清代的胡雪岩。他在钱庄打工的时候,就结交了王有龄,帮助王有龄捐官。后来,王有龄做官,给胡雪岩很多的好处。
看现在的商人,在某个地方,常常组织商会。或者以地方为单位,组建老乡会。这都是精准地挑选合作人,促进共同发展。
一个人没有时间和精力,把所有的关系,都认真维系,一些关系是点头之交。把20%的关系,牢牢抓住,就可以了。
社会学家提出了一个“Node”的概念。就是说,无数的人群之中,可以建立小圈子,并且通过圈子得到好处。
社会学教授罗纳德博特提出了一个“结构洞”的概念。意思是说,两个关系人可能是非重复的关系;两关系人之间,结构洞就是一个缓冲器。
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一个人,结交第三人。重复这个动作六次,可以得到无尽的关系。
可见,利用群体的人,比拒绝群体的人,高明得多。
图片
03
人要合群,才能赚大钱。这样的概念建立之后。你下一步是选择合群。
总是来者不拒,那么老鼠苍蝇等,都会到你的圈子里,让你难受,坑害你。
选择群体,有三个方法。
第一,如孔子说的“道不同不相为谋”,寻找通道中人,离开不同道的人。
你想去摆地摊,就问一问会摆地摊的亲戚朋友,或者网络里的朋友。大家互相提供摆摊的信息,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。
你做餐厅,就去饮食行业;你要减肥,就去找肥胖、也想减肥的人。以此类推。
第二,拒绝社交中的恶意。人的身体,是会有感觉的。如果感觉到对方,要伤害你,就应该离开了;感觉如春风,是可以靠近的。
你讨厌合群的时候,往往是说,这个群体不适合你,而不是所有的群体都不行。
给你美好的群体,也会给你很多希望。带来积极的情绪。
第三,精选利益客户。你要赚钱,就要花时间去维系利益的链条。和对你有利的人一起聚一聚,聊一聊,很有必要。非利益客户,或者很少利益的客户,保持在普通关系就好了。
人,就像一滴水,唯有融入到大海,才不会干涸。
别把长期的独来独往,当成是幸福,这太教条主义了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西班牙裁判协会: 正在研究介入“内格雷拉案”、皇马TV视频事件
下一篇:没有了